Monday, July 20, 2015

西班牙葡萄牙我們來惹 (9) Lisbon 里斯本舊城區閒晃

滿心歡喜的帶著蛋塔離開,
我們回到市區的無花果廣場搭黃色的28號電車前往舊城區Alfama,
電車載了滿滿的遊客一路咖噹咖噹的往山坡上爬感覺相當吃力,
我們在山坡上的教堂門口下車,
一般遊客都會在這裡拍小黃電車從教堂邊駛過的照片,
但我失敗了orz 連教堂都被我切了一角失敗中的失敗...

一路往下走有一些有趣的小店可以逛逛,
這家專門賣手工縫紉的(印象中是)布製品, 有很多抱枕擺飾都很有小巧思,

這是一面藍藍的牆,

走啊走來到瞭望台附近


這景色真是不得了啊! (實際上比我拍到的強很多! 我拿GRD3真是浪費了...)

澳門的房子跟街道跟這裡長得一毛一樣,
圖中出現了我之前一直捕捉失敗的小黃電車.


接著我們前往另一個可以俯瞰里斯本的景點: 聖喬治城堡(Castelo de São Jorge),
這座城堡在中世紀也曾經是皇宮哦!
可惜因為多次地震造成嚴重損毀, 而後才逐步修復.

在城牆邊往貝倫區的方向看, 也不就過了半個多小時天色已經變得暗沉沉了

這邊養了不少孔雀, 可惜看到相機他們都跑超快的啊Q.Q


再往裡面走到內側的城牆.


離開城堡後距離晚餐還有一段時間
我們就展開快樂的逛街行程
小大殺了兩(三!?)雙鞋而我竟然莫名奇妙地買了一件長洋裝
之後成為我喝喜酒的固定班底


另外幾張照片是隔天參觀完Pena城堡拍的
無花果廣場周邊的餐廳,

做作照來一張(襯衫是在西班牙買的, 迫不及待拿出來穿了XD)

廣場全貌(依然拍得很爛orz)


- 小大版: 葡萄牙正宗葡式蛋塔在Lisboa (有餐廳跟旅館介紹, 街景也美多了)

Wednesday, June 24, 2015

Scala筆記: 回顧Option以及認識新朋友Either

最近又開始比較仔細的研究playframework,
在追Action的時候不小心認識了Either,(這樣寫起來怎麼有點花心感XD)
就趁機整理一下啦!

Either顧名思義就是不是這個就是那個(繞口令來著)
這樣是不是會讓你想起不是有(Some)就是沒有(None)的Option呢?
以下是相關的class以及他們的繼承關係.
sealed abstract class Option[+A] extends Product with Serializable
final case class Some[+A](x: A) extends Option[A]
case object None extends Option[Nothing]
abstract final class Nothing extends Any

之前在處理error handling的時候有用過Option,
成功回傳Some,失敗就回傳None,
但其實會有些問題, 因為我們有時候會需要針對不同的失敗原因個別處理,
像是我們要從資料庫讀取某筆資料, 可能會因為網路問題, 或是資料庫過於忙碌等等因素造成失敗
或者是我們成功得到資料庫的回應但是該筆資料並不存在
把這些林林總總的狀況概括用None來表示其實會太簡略

這個情況下我們就可以使用Either,
以下是相關的class以及他們的繼承關係.
sealed abstract class Either[+A, +B] extends AnyRef
final case class Left[+A, +B](a: A) extends Either[A, B] with Product with Serializable
final case class Right[+A, +B](b: B) extends Either[A, B] with Product with Serializable
他的值可以是類型A或類型B,
通常回傳Left是用來表示失敗,用Right表示成功

因為Action的部分有點複雜, 這邊就從playframework的OAuth library貼個簡單的範例.
  def retrieveRequestToken(callbackURL: String): Either[OAuthException, RequestToken] = {
    val consumer = new DefaultOAuthConsumer(info.key.key, info.key.secret)
    try {
      provider.retrieveRequestToken(consumer, callbackURL)
      Right(RequestToken(consumer.getToken(), consumer.getTokenSecret()))
    } catch {
      case e: OAuthException => Left(e)
    }
  }
再加上Left跟Right都是case class,
所以我們抓到結果之後可以簡單地用match處理回傳值
val reqTok = retrieveRequestToken("localhost:9000/callback")
reqTok match {
  case Right(tok) => // success, continue 
  case Left(ex) => // fail to get request token, dothing
}
大概是這樣!

另外再補充一些細節,
1. sealed
被加上sealed關鍵字的類別, 只能被定義在同一個原始碼檔案的類別繼承.
2. Option[+A]
是covariance的概念, 指的是D如果是A的子類別, 則Option[D]也是Option[A]的子類別


ref:
- Either
- Left
- Option
- 探索Playframework: 如何正確使用thread pool

Sunday, March 22, 2015

西班牙葡萄牙我們來惹 (8) Lisbon 蛋塔的故鄉里斯本, 貝倫區

出發前小大問我從西班牙到葡萄牙這段路介不介意坐夜車
我毫不猶豫的說沒問題(主因是我直覺認定是坐火車, 但買票前我才赫然發現其實是坐巴士XDD)
那夜凌晨,我們坐上了Sevilla開往Lisbon的紅VAN的巴士(連電影名稱都偷來用是怎樣)
默默期待能佔兩個位子睡得舒服些, 但泡泡一下就被戳破, 出發時整車載滿滿啊~
一路上睡睡醒醒又睡睡醒醒, 不是太舒服但我撐過來了(是在驕傲什麼)!!
清晨五點多天還沒亮, 我們到達巴士終站, 不過到的時間太早地鐵還沒開吶~
昏昏沈沈的等到六點的第一班車, 要到市中心今晚住宿的旅館寄放行李

一切都安頓妥當後我們坐公車到貝倫區(Belém)
要完成在葡萄牙最重要的一件事(小大可能不見得同意XD)吃到Pastéis de Belém的蛋塔~
鄰近的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是蛋塔誕生的地方,
而Pastéis de Belém一直到今天都遵照古老的修道院食譜製作蛋塔哦!

兩隻早鳥不用排隊, 熱騰騰剛出爐的蛋塔真是超好吃, 酥皮酥得不可思議!
另外也點了同是酥皮褂的可頌夾火腿起司, 也是好吃~
廚房裡有好多蛋塔等著被吃掉(舞動)

填飽肚皮之後就開啓觀光模式啦! 可惜一早天氣就陰陰的Q.Q

往修道院的方向走, 先看到Lisbon的地標之一發現者紀念碑(Padrão dos Descobrimentos)
建造成船型的就是為了要紀念葡萄牙威風的航海時代

船上有很多人但我不知道他們是誰XD


天色一直霧霧的還飄著小雨, 我們就沒有多停留, 岸邊有很多人在釣魚.

路上看到了雙胞羊~

另外一個著名的地標是貝倫塔(Torre de Belém)
它也是航海時代的建築, 已被列為世界遺產囉 除了具有紀念意義外也因視野遼闊具有軍事上防禦的功能!


接著我們前往另一個世界遺產熱諾尼莫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
門窗柱子的華麗浮雕非常驚人!
長得很酷但我拍的很爛XD

寬廣的中庭, 在這裡停留了很久, 因為這裡的柱子跟牆壁上有好多趣味的浮雕!

這隻晃神的動物是獅子嗎!? 我覺得我們長得還蠻像的XD

這幾隻也蠻俏皮的

另外還有歌德式風格的教堂,

離開貝倫區之前我們又到蛋塔店外帶兩個稍候吃
涼掉了還是很好吃哩


小大版: 葡萄牙正宗葡式蛋塔在Lisboa

番茄大蒜香草烤雞腿

這食譜已經做了兩三次了!
只要把材料洗洗切切擺好之後送進烤箱就能等著吃囉~
可以參考廚房裡的人類學家莊祖宜的示範.


不過雖然簡單歸簡單還是有幾個小地方要注意,
雞腿一定要先擺到烤盤裡,
先放番茄容易讓雞腿底部無法泡在後來烤出來的雞汁番茄湯汁裡
雞腿會比較乾而且會沒味道!
另外就是材料不要堆到雞皮上面, 這樣皮會烤不脆.

還有香草我用的是百里香, 特別喜歡它清新的香氣啊~

最後呈盤長這樣, 馬鈴薯是蒸完在用平底鍋煎過會脆脆低
噢! 我是用去骨雞腿所以它看起來扁扁的比較沒精神啊哈哈

Friday, February 27, 2015

TrivialDrive: Sample for Google Play In-app Purchase

萬萬沒想寫了iOS in app purchase之後四年, 我會寫Google Play in app purchase, 真是造化弄人(又亂用成語)啊~~

總之就是利用官方文件提到的TrivialDrive範例跑完整個流程囉!
不囉唆直接開始

[在Google Play設定要賣的東西]
1. 申請Google Play開發者帳號
2. 設定Google Wallet帳號
3. 在Google Play開發者網站新增app
4. 產生public key
5. 上傳用release key簽章的apk
6. 發佈app到alpha或beta測試
7. 新增in app商品, 可以是一次性或能多次購買的產品, 亦或是訂閱服務
8. 產生Google group並加入之後要用來購買東西的測試帳號
9. 設定Google group為alpha或beta測試群組


細節有點繁瑣, 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第一是雖然你的測試app只是要進到alpha或beta測試, 一般人沒有機會接觸到, 但還是要注意著作權的問題啊!
發佈app的時需要提供正確格式的截圖跟圖示, 我偷懶直接搜尋對的解析度的圖片就拿來用.
結果設定完成快樂回家, 隔天來公司就發現app被停權了, 只好砍掉重練Q.Q
另外就是一定要發佈app之後才能測試自己上架的商品,
若還只是draft僅能測Google提供的商品, 能分別針對不同的購買情境.
Note: Previously you could test an app by uploading an unpublished "draft" version. This functionality is no longer supported. However, you can test your app with static responses even before you upload it to the Google Play store.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Draft Apps are No Longer Supported.



[從app購買商品]
1. 下載TrivialDrive範例程式, 如果是用Andriod Studio,只要有抓Google Play Service SDK就可以直接匯入
2. 更新package的名稱 (用IDE提供的refactor->rename很快)
3. 更新public key (String base64EncodedPublicKey = ...)
4. 把商品換成在play developer裡面新增的product id
5. 建置並用把app用release key簽章
6. 把apk放上google play(對應到前一段的5&6)
7. 把apk裝到手機上(不能用emulator測哦)

進到app會看到這個畫面, 大概就是模擬開車, 開車會消耗油, 油不夠就要買等等

這個畫面是點選Upgrade My Card(對應到我的一次性購買商品)之後, 會出現商品說明及價格等資訊

之後可能會需要輸入密碼才能繼續購買, 然後就成功囉~

另外一個是點Get Infinite Gas(對應到我的訂閱型態的商品)會出現的畫面,
因為我設定了七天的試用期, 所以一開始不會馬上收費


從Google Wallet的記錄可以看出來, 一直到七天以後才正式付款哦



[查詢購買狀態]
在我們提供的產品或是服務需要由server提供的情況下,
server需要有辦法能夠確認使用者的購買紀錄,
這時Google Play API就派上用場啦!

1. 申請Google developer帳號
2. 開啟新的api專案
3. APIs&auth選單: 先到API設定開啓Google Play Android Developer API
4. APIs&auth選單: 新增Client ID, 並選擇web application為應用類型, 填妥必要資訊
(也可選擇用Service Account但我卡關XD)
5. 回到Google Play的API access設定頁面, 將剛剛的api專案連結到你的帳號
6. api帳號利用OAuth取得google play帳號的權限
(拿到authorization code之後, 就可以讓server用它換到refresh token然後就無敵惹XD)
7. 查查查

OAuth的url大概是長這樣, 重點是scope還有要能offline access
https://accounts.google.com/o/oauth2/auth?scope=https://www.googleapis.com/auth/androidpublisher&response_type=code&access_type=offline&redirect_uri=https%3A%2F%2Fwww.rita.inapp.com%2Foauth2callback&client_id=00000000000-xxxx.apps.googleusercontent.com

api的用法可以直接參考官方文件,
其他需要注意的是:
針對同一個app, Google Play API一天可以打得次數是有上限的, 所以最好只在必要的時候用.
(而且我們也不希望因為request量太大影響整體系統效能吧)
官方文件的建議是希望我們能把查過的訂購資料記下來,
如果是單次性購買的產品, 就只要在使用者剛買完的時候查過一次就夠了,
訂閱型的產品則是在訂閱到期的時候重新查詢狀態.

ref:
- Google Play API
- Google Play In-app Billing

Wednesday, February 25, 2015

探索Playframework: 如何正確使用thread pool

在scala的世界, 我們常會用Future來處理某些非同步的工作,
用Future, 必需要透過implict的方式提供execution context, 來執行這些工作.

白話的說就是要指定你的code要在哪個thread pool跑.

使用Playframework, 在比較單純的情況下直接用預設的thread pool就可以了.
然後再透過application.conf設定適當的參數.

import play.api.libs.concurrent.Execution.Implicits._

def someAsyncAction = Action.async {
  import play.api.Play.current
  WS.url("http://www.playframework.com").get().map { response =>
    // This code block is executed in the imported default execution context
    // which happens to be the same thread pool in which the outer block of
    // code in this action will be executed.
    Results.Ok("The response code was " + response.status)
  }
}

play {
  akka {
    akka.loggers = ["akka.event.Logging$DefaultLogger", "akka.event.slf4j.Slf4jLogger"]
    loglevel = WARNING
    actor {
      default-dispatcher = {
        fork-join-executor {
          parallelism-factor = 1.0
          parallelism-max = 24
        }
      }
    }
  }
}

import play.api.libs.concurrent.Execution.Implicits._
先來找找我們用的execution context在哪裡,
defaultContext是ActorSystem的dispatcher
而create ActorSystem用的設定是"play"這個關鍵字下面的所有屬性.
接下來就是看ActorSystem如何設定dispatcher囉~
defaultGlobalDispatcher是用DefaultDispatcherId(即akka.actor.default-dispatcher)抓到設定值

大概是這樣囉!


針對不同類型的工作, 有時候我們會不希望所有事情都塞在預設的thread pool做,
要使用其他的thread pool, 只需要先在application.conf加上一組新的設定.
再用lookup讓Akka能找到它就好.
可以直接在產生Future的時候指定execution context或是直接import讓implicit發生作用
my-context {
  fork-join-executor {
    parallelism-factor = 20.0
    parallelism-max = 200
  }
}

object Contexts {
  implicit val myExecutionContext: ExecutionContext = Akka.system.dispatchers.lookup("my-context")
}

Future {
  // Some blocking or expensive code here
}(Contexts.myExecutionContext)

or

import Contexts.myExecutionContext
Future {
  // Some blocking or expensive code here
}

當然實際上要如何設定thread pool還是要參考測試結果啦!

ref:
- playframework source code (2.3.x)
- akka source code (2.3)
- understanding play thread pools (2.3.5)

Monday, January 19, 2015

水林泰平花生醬: 涼拌小黃瓜雞絲

在厚生市集買了好幾次菜囉!
對水林泰平花生醬感到十分好奇, 新鮮現磨的手工花生醬到底有多厲害勒!?
上禮拜為了要湊到免運費就順手定了.

到貨後立馬烤了片土司, 開罐後花生醬真是超香的(暈眩)
花生醬本身沒加糖, 我就直接撒了點糖(細粒冰糖)上去
相當好吃, 但是我上次吃到花生醬已經不知道是多久前了, 無從比較啊XD


之後發現它的保存期限相當短
於是就驚慌的搜尋起有用到花生醬的食譜
發現小小米桶的麻將棒棒雞絲看起來相當誘人, 就來試試囉!


完全照著做就挺成功的.
為了要快速消耗花生醬我完全沒用芝麻醬(其實家裡也沒有啦XD)
雞絲有特別撕大塊一點吃起來比較過癮
感覺雞絲有點乾乾的就把它泡在蒸出來的雞汁裡放涼覺得效果還不錯
而且老乾媽辣椒的確是有必要, 畫龍點睛啊!


剩下的醬汁用醬油跟醋稀釋(也加強鹹度酸度)後就拿來拌麵也很好吃哦!

Tuesday, January 13, 2015

Snowboard再體驗, 迷人的小村莊 - 野澤溫泉, 開滑囉! 大雪下不停~

嘗試在今年開滑之前把去年欠的補完啊哈哈XD

抵達野澤的隔天終於要開滑了(舞動)
一早就下著毛毛雪(有這種用法嗎!!?)
吃完早餐集合完畢剛要出門就看到已經有早起鳥兒滑完收工了~

走啊走到了終於到了電扶梯的起點,
沒圖沒真相XD
很類似香港中環到半山的電扶梯的感覺, 不過不是階梯的
經過了不算短的距離之後終於到達雪場囉!
我們先到裝備出租店面搞定雪板鞋子等等東西.
再來熱身完畢就開滑囉!
早上我們都待在日影(HIKAGE)滑道,
馬克教練帶著大家滑瞭解我們的程度同時糾正跑掉的動作,
時隔一年連下纜車都好緊張! 深怕會跌倒害纜車停住那超丟臉搭.

雪越下越大,

中午我們就在雪場入口附近的餐廳吃吃,
毫不猶豫就選擇了摩斯XD

下午我們搭日影Gondola滑天堂(PARADISE)滑道
超大雪所以也沒拍照了
總之就是持續練習S-turn為明天的SKYLINE作準備啦!


用晚餐照結尾
這是一開始上桌的畫面之後又來的炸物等等東西吃好飽啊!


[野澤系列]
- Snowboard再體驗, 迷人的小村莊 - 野澤溫泉

Sunday, January 11, 2015

LADURÉE百年糕點老舖的傳奇配方: 焦糖布丁


身為布丁控, 焦糖布丁是一直我很想嘗試自己做的甜點,
但都處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明明就只是懶)的狀態.
在2014年的最後一天晚上,
發現好不容易搶到的初鹿鮮乳再幾個小時就要過期.
就憑著一股衝勁開工囉!


主要是參考松露玫瑰部落格上貼的LADURÉE食譜.

照著做大致上算是挺順利, 只有幾個步驟小小卡關,
一開始取香草籽放到牛奶鮮奶油混合液稍微加熱後,
香草籽始終無法均勻的分散開來, 造成最後的成品香草籽顆粒太大不好看.
不知道這步驟有沒有什麼訣竅.
另外是不太明白做焦糖最後鍋子離火放到冷水中,
焦糖加熱水攪拌是為了什麼.
我加熱水完全攪不動 囧
只好再放回爐火上重新回到焦糖狀態,
但這次就直接把焦糖倒入小容器中冷卻了, 參不透其中的奧祕啊~

這個食譜做出來的焦糖布丁超厲害啊!
布丁非常的綿密柔滑, 吃第一口的時候我整個人有點嚇到.

最後的叮嚀就是, 把布丁倒出來的時候不要偷懶啊! 用的刀要夠利夠薄.
要不然邊邊就會跟下面這張圖一樣像是狗啃搭~

Tuesday, January 06, 2015

Amazon DynamoDB - Global Secondary Index (GSI)

[什麼是GSI]
Global Secondary Index跟Local Secondary Index很類似,
都是讓你可以在原有的table上選擇另一組key來幫助資料查詢.
不過GSI的彈性更大, Hash key可以是任意的attribute, 也可以跟原本的table的schema不同.
LSI只能用在原本是Hash-Range key的table,
GSI則是Hash/Hash-Range key都可以, 其所建立的index也不一定要有Range key.
但還是只能選擇單一值的attribute當key.

[對throughput的影響]
與LSI不同, GSI並不會佔用原本table的throughput,
而是需要另外指定專屬於那個index的throughput.
因為我們並不會直接寫入資料到GSI, 而是在我們新增修改刪除原始table的時候,由DynamoDB主動更新GSI的資料.
所以就是用更新的頻率來預估計寫入的throughput,
讀取的throughput就是看你的使用情境
另外, 讀取GSI的資料只能是eventually consistent哦!

ref:
- Global Secondary Index

Amazon DynamoDB:
- Local Secondary Index

Monday, January 05, 2015

Amazon DynamoDB - Local Secondary Index (LSI)

在某些情況下, 我們所定義的(Hash/Hash-Range)key並不能滿足所有查詢資料的使用情境,
這時候我們可能會利用Query加上特定的filter,或是利用Scan來找到符合的資料,
但這兩種方法不僅沒有效率(不能保證幾次來回才能拿到所有結果)我們也難以掌握需要消耗多少throughput
我們也可以用額外的table記錄相同的資料但選擇不同的key來滿足各種查詢情境,
但是要維持每個寫入都要完整更新到各個table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DynamoDB提供了Local Secondary Index(LSI), 其實已經推出好一段時間囉XD

[什麼是LSI]
在原本的Hash-Range key之外, 能夠利用原本的Hash key搭配其他的attribute作為新的Hash-Range key來幫助各種可能發生的查詢.
- 選擇的attribute必須是單一值不能是集合
- 此attribute的值不需要是唯一
- 寫入還是針對原本的Hash-Range key, DynamoDB會根據設定更新LSI的資料

[注意事項]
- 一個table最多只能設定五組LSI
- 可以選擇哪些其他的attribute要一起被複製進LSI(原本的Range key一定會被加進去)
- 同一個Hash key底下最多只能掛10GB的資料量, 所以得要在便利性以及資料大小間取得平衡

[對throughput的影響]
- 對LSI的讀寫是消耗整個table的throughput
- 除了10GB的限制會讓我們需要取捨要複製哪些attribute進LSI, 另外要考慮的就是資料越大讀寫時需要的throughput就越大啦
- 如果寫入會影響到LSI的資料, 則會需要消耗額外的throughput:新增,更新(刪除再新增),刪除


ref:
- Local Secondary Indexes